访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 时间:
  • 浏览:81
  • 来源:区块链金融资讯

  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访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

  本报记者 白剑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1日 第 02 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如何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为建成健康中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

  着力解决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

  记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突出问题?

  雷海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锚定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更加突出卫生健康服务的系统连续,更加突出改革的系统集成,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着力解决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为到2035年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记者:健康问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下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雷海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我们党对健康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人民健康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下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完善健康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规体系,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各地各部门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大力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推动防治关口前移,加强早期筛查、早诊早治,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健康宣教,让公众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努力控制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记者: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下一阶段将有哪些重点举措?

  雷海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具体目标就是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围绕这个目标,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四个延伸”,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向省域内人口较多城市延伸。全国已建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400余项诊疗技术在受援省份得到应用。下一步重点是推动已经设立的医学中心、医疗中心落实功能定位,进一步发挥好区域范围的辐射带动作用,新建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向省会城市以下人口较多城市倾斜。

  二是进一步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延伸。目前,我国92%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核心是建立稳定的人员下沉服务长效机制,三级医院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给予县级医院医疗、药学、护理、管理等常年驻守指导。

  三是进一步推动上级医疗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关键举措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一定区域内相关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和管理的上下协同联动、一体化运作,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有上级医院医师派驻,固定服务周期。在试点工作基础上,今年已经全面推开相关工作,要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底力争覆盖90%以上的县市,到2027年底基本实现县市全覆盖。我国基层有495万卫生健康从业人员,其中有110万乡村医生,发挥了“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在中央编办、教育部、国家医保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在推动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为中西部地区定向免费培养医科类大学生等工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四是进一步推动一定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互相延伸。通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建立转诊中心等方式,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加快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请问如何推进这项改革?

  雷海潮: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其服务和绩效表现直接关系大多数群众的看病就医感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大力推进投入政策、编制政策、价格政策、薪酬分配政策等方面改革,加强行业综合监管。

  公益性是导向,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是基础。需要各级政府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合理增加投入,解决公立医疗机构长期债务,减轻财务运行压力。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让更多医疗卫生工作者更加有保障。要健全目标统一、政策衔接、信息联通、监管联动等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机制,加强党委政府领导,由一名领导统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定期评估、动态调整。

  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价格和收费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当前的医疗服务价格尤其是技术劳务价格相对偏低。一些新的技术发展很快,但没有及时纳入医保支付体系。群众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迫切希望有更多可以报销的诊疗服务项目。要协同有关部门,着力推进新疗法、新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时也要体现对于短板学科和专业的支持,在价格政策上有所倾斜。

  完善薪酬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在医院内各个专业各个科室之间不平衡,社会所需要的一些短板学科和专业,长期难以得到加强和发展,如儿科、感染科、麻醉科、病理科、精神卫生科、护理专业等。这就需要从制度上来解决,通过薪酬分配机制的调整补齐短板,推动医疗机构不同科室、不同岗位薪酬更加合理。同时,要进一步调整医务人员的收入结构,主要是提高固定收入占比,突出公益性。

  要持续加强医药卫生领域廉政建设,创新行业监管手段,尤其是加强穿透式监管,持续整治腐败问题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所谓穿透式监管,就是有深度的监管、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监管,其目的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安全、保证不损害群众利益、保证不损害医保资金安全。

(责任编辑:申杨)

年中经济观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猜你喜欢

业态融合、惠民措施频出、大模型助力 多地备战“五一”文旅消费

综合多地发布的数据及各大在线旅游平台预订数据,“五一”旅游市场热度有望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服务品质正成为目的地文旅经济比拼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贵州、浙江、湖北等地探索旅游大模型。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加码布局AI,或推动文旅发展从“资源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

2025-04-30

A股年报披露收官 近七成公司拟现金分红

稳定分红提升公司价值 从分红角度看,5294家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其中,3638家公司拟现金分红,占比68.68%,合计拟派息1.65万亿元。剔除金融股,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神华、贵州茅台、中国海油、美的集团等公司拟派息金额居前。 Wind数据显示,A股整体股息率达2....

2025-04-30

一季度服务贸易表现亮眼 稳外贸有新抓手

当关税“阴云”笼罩外部环境,发展服务贸易成为我国稳外贸的重要抓手。

2025-04-30

IPO市场现暖意:发审节奏加快 消费类企业受宠

在业界看来,这样常态化、可预期的IPO节奏对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 多位资本市场人士认为,2025年A股IPO市场有望实现小幅增长。德勤中国预计,2025年,A股新股发行预计将延续以质量为先、支持科技创新的宗旨,增强发行上市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2025-04-29

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经济大省表现突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陈雳看来,从各地政策持续发力的重点方向来看,各地政策进一步向促消费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倾斜,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繁荣,为下一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刘祥东表示,2025年各地政策聚焦基建与工业投资、消费升级等领域,强化经济增长动能。多地在通过以“....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