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提升科技贷款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区块链金融资讯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聚焦科技金融政策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提升科技贷款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

  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近期,有关发展科技金融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5月22日,多部门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时表示,将努力健全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要提升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发布会上表示,支持优质的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积极稳妥推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新的案例落地。

  建设好债券市场“科技板”

  日前,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表示,希望通过《政策举措》的深入实施,建立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安排。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科技领军企业、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等加大融资支持,创设更大力度、更有突破性、更符合创新规律的科技金融政策工具,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朱鹤新表示,要提升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规模上要更有力度,人民银行已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提升至8000亿元,同时下调再贷款利率至1.5%,目的是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研发创新和设备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贷款支持;服务上要更有温度,推动银行深化科技信贷服务能力建设,让更多中小科技企业获得优质的信贷服务。

  谈及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的进展,朱鹤新介绍,目前市场各方响应积极,多家机构已经注册或者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据统计,已有100家左右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超过2500亿元。下一步,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继续推进,共同建设好债券市场“科技板”,同时持续完善配套的支持机制,让“科技板”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朱鹤新表示,要培育完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推动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形成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同时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融资支持。加强科技型企业跨境金融服务,将稳步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扩大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新积分制”,为科技金融服务提供信息数据支撑。

  加力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严伯进表示,证监会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强、可操作可落地的支持举措。

  其中,在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环境方面,实施更加灵活精准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把握好新股发行的节奏和规模,健全投资与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持续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继续发挥好创新试点相关制度的功能,支持优质的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在精准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方面,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更加精准识别、筛选优质的科技企业,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用好用足现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优质的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积极稳妥推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新的案例落地。

  在加大力度支持科技企业产业整合方面,继续落实好“并购六条”,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进行布局,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支付工具实施重组,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的包容度,推动更多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落地。

  在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方面,支持私募股权基金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依法收购上市公司。

  推进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表示,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为让科技企业获得更多的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支持,有关部门开展了科技金融四项试点。郭武平介绍,其中,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方面,先后将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到全国18个城市及其所在省份,目前签约意向金额突破了38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方面,近期将批复第三批600亿元试点规模。

  近期,多部门持续释放加大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的积极信号。例如,人民银行、科技部、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近日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要求落实落细构建科技金融体制的各项政策举措,探索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大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认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有助于突破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短板,为提升创新资本供给、服务企业成长、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紫祎)

央行今日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 保持流动性充裕

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5月23日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5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1年期。

猜你喜欢

直击文博会:文化顶流“恋上”科创新势力

图①全球首款AI名片生成体验区 图②3D裸眼技术让机器人活灵活现 让沉睡的典籍“开口说话”,让静止的文物“翩然起舞”,穿越千年对话七十二贤,仅需一个AI大模型就能实现。

2025-05-23

央行今日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 保持流动性充裕

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5月23日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5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1年期。

2025-05-23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提升科技贷款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

建设好债券市场“科技板” 日前,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表示,希望通过《政策举措》的深入实施,建立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安排。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科技领....

2025-05-23

楼市现积极信号 多地新政频发利好刚需入市

近期,全国多地密集出台楼市支持政策,结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及使用范围扩大等举措,形成政策组合拳,为刚需购房群体释放利好>>>

2025-05-22

大额增量资金在途 A股震荡向上趋势不改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记者发稿时,剔除重复项后,今年以来已有近150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相关公告。 从今年以来公告回购金额上限情况来看,涉及回购金额上限超1100亿元,美的集团回购金额上限合计为130亿元,宁德时代回购金额上限为80亿元,贵州茅台回购金额上限为60亿元,牧....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