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5万人到1.12亿人 科技创新大步前行

  • 时间:
  • 浏览:95
  • 来源:区块链金融资讯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创新大步前行,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科技实力日渐强大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基本是从零起步,成立初期,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仅600余人,专门科学研究机构仅30多个。人才匮乏、科研设备严重短缺、基础条件落后,现代科学技术几乎一片空白……

  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事业提出迫切要求。新中国确立了以自然科学发展为核心,服务于工业、农业及国防建设的科技发展战略蓝图,并紧锣密鼓地筹建了一系列科研机构。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东四马大人胡同成立,标志着国家科技体系建设正式起步。随后,各部门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始向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迈进。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创新是第一动力”,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辛勤耕耘,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骄人成绩,产生了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为捍卫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持续支持原始创新,2023年基础研究经费达2212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3万亿元。

  创新体系逐步健全——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国家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末,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跃居世界首位。

  “人才红利”加速释放——《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11234.1万人,居世界首位。2022年,中国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一。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75年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从“两弹一星”成功发射,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从第一艘潜艇的深潜探索,到“奋斗者”号勇闯万米深渊;从银河系列计算机诞生,到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问世……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如星辰般璀璨,照亮了我国科技发展征途。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基础研究不断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前沿技术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和人类生活方式深刻调整。从全球格局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成为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我国在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绩,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我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

  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如果科技创新是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这一号召犹如一声嘹亮的集结号,引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2015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从8个方面提出了30条改革意见;半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项改革任务;2022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实施,将科技改革的成果全面上升到国家法律制度层面;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对科技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重构。

  改善科研环境——2014年3月,《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发布,让管理死板的科研经费“活”起来;2014年12月,《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发布,把天女散花的科技项目“统”起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让科研成果转化更加快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未来,我国将在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新时代潮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国之路,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谭梦桐)

绿证与CCER衔接方案出炉 政策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

为何光伏、其他风电项目暂不新纳入CCER?对此,何七香表示,CCER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发展,要求项目符合“额外性”。 “额外性”可以简单理解为某项目在CCER的支持下才能克服自身在融资、关键技术等方面的障碍,产生额外的减排效果。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光伏以及陆....

猜你喜欢

四部门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七是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包括持续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水平、持续推进乡村数字健康发展、持续深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强化农村特殊人群信息服务保障。八是推进智慧美丽乡村建设。包括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化应用、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效能。九是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2025-05-14

人民币汇率快速走强 短期仍有一定升值动能

5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延续向上势头。截至当日17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高升至7.1787,创下自去年11月11日以来的新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高升至7.1855,创下自去年11月12日以来的新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声明....

2025-05-14

各地积极支持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的同时,记者注意到,对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我们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在5月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

2025-05-14

政府债加快发行使用 支持扩内需稳增长

在一季度前置发行的基础上,二季度以来,新增专项债在新发行地方债中的占比明显提升,用于支持“两新”“两重”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也正有序发行。

2025-05-13

多地优化住房用地供应 助推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顺应房地产发展趋势,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本年度安排商品住房用地240-300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475公顷。 中指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范诒杰表示,住宅用地以需定供能从源头上调节住房供应量,使住房供应与市场需求更好地匹配,避免因供应过剩或不足导致房价大幅....

2025-05-13